Instagram 不被封鎖的技巧 | 藍眼知識庫 | 免費 Instagram 自動加好友機器人 | Instagram行銷機器人 | 自動化網路行銷機器人 | 我們

Instagram 不被封鎖的技巧


終極解決方法:養號

Instagram 不被封鎖的終極解決方法就是養號。


你帳號的權重怎麼樣?

新號?老號?註冊了多久?帳號的每天在線時長多久?在網頁端登入和在手機端登入的時長比例是多少?每天帳號的活躍程度是多少?

你不能要求你的一個新的帳號,或者是剛剛註冊不久的帳號,就可以做無限多的操作,例如按讚吧。

道理很明顯,任何平台都會對新進創建的帳號設定一個觀察期。如 Google 對新網站都要有 1~3 個月的觀察期,又如 Facebook 對新的帳號,它會要求你不要隨便亂加社團,亂登 VPN。如果你的臉書是新的,你會發現,莫名其妙的你就不能加社團,或者是即使加進去也不能貼文。這其實就是 facebook 對新帳號的考察。

同樣地,instagram 帳號也是同一個道理,如果你是新號,你就期待裡面 follow 一大堆,就會出現上面動作封鎖的問題。


你帳號的操作頻率怎麼樣?

你所有的操作動作,一定要基於大平台的角度去看問題,你的所有的操作要讓 instagram 平台看起來像一個正常的人在操作。


那麼什麼叫正常的人?

這麼說吧,一個正常的 instagram 用戶是不可能一個小時之內都在點 follow 這個按鈕吧,他不可能 10 分鐘之內速度非常快的去 follow 其他人,比如 10 分鐘 follow 了 500 個人。所有這些行為都只會讓 instagram 覺得太不可思議了,接著它就會限制你的操作動作。

新用戶很多不熟悉規則,經常會被封號而且完全不清楚原因,那是因為 instagram 會封鎖一些垃圾用戶或虛假行銷帳戶,有任何疑似虛假帳戶的行為都會被 ban 或者 block。剛剛創建的新用戶千萬不要上來就點讚或評論別人的圖片,通常一些虛假帳戶才會這樣做,要先至少發 10 張自己的圖,但是不要一次性發很多圖,最好是一天兩張,一周之後就可以任意評論和點讚了。

Instagram 個人資料簡介都要填寫,頭像一定要有,要經常更新圖,保持活躍度,一周更新至少兩次以上。千萬不要過度點讚,否則一定會被封。一段時間把資料稍微改改,同時更圖保持活躍度,但是不要過度活躍,適度關注和評論。不要無限制地關注別人,短時間內關注太多人會被視為垃圾帳戶,然後就會被暫時封禁,解決方法是連續一段時間不繼續關注任何人。也不要重複評論同一條內容包括純表情,輕則評論內容被系統回收,重則被限制或禁止評論。


養號才能不被封鎖

你要養號才能不被封鎖,要從各個維度去養號,因為對於新進入的帳號,平台會對你特別關照。就像我們公司常用的號,隨便登,不管任何 VPN,不管用哪個瀏覽器都不會死,而且 follower 的人數也比其他的人更多,權限更大,我想這就是老號的優勢,所以你一定要想辦法把新號變老號!

帳號是有 follow 技巧和對策的,你要摸清 Instagram 平台的邊界在哪裡,不斷的去測試它的邊界線,然後找到一個適合點,不斷的進行優化,那麼出錯的機率就會大大減少,這也是你領先其他人,比其他人更有優勢的地方。

我們知道,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來解決你的社交媒體上的問題,可能會令你感到挫折。但是,只要一點計劃和細心選擇你的活動,你還是可以享受 Instagram 帳戶上既穩定又安全的人氣增長。


「動作已封鎖」是什麼?

如果你收到一個 Instagram 的提示訊息,上面寫著像這樣的訊息「你的動態已遭封鎖,請稍後再嘗試。為了保護我們的社群,我們禁止某些內容和操作。如果你不同意,請讓我們知道。」不用擔心,其實這樣的訊息並不少見。

由於近期 Instagram 更新了程式中的演算法,成千上萬的用戶陸續見到像這樣的畫面。當你嘗試追蹤,點讚或者評論的時候,這個信息的出現會令你無法追蹤帳戶的貼文、相片下的評論,甚至在某時段內不能直接私訊。不過別擔心!我們準備了這篇文章,讓你深入了解更多關於 Instagram 上出現的「動作已封鎖」,以及如何解決此問題,請繼續閱讀。


為什麼我會看到「動作已封鎖」?

你會收到這個訊息的時間點如下:

  1. 短時間內追蹤大量帳戶
  2. 短時間內大量點讚
  3. 在大量貼文下留下相同的留言
  4. 透過機器人程式以達到追蹤及點讚的行為
  5. 透過機器人程式在貼文下留言
  6. 你使用第三方程式在 Instagram 上完成特定操作


為什麼 Instagram 會封鎖我的動態?

多年來,Instagram 一直在嚴厲打擊用戶在平台上濫用追蹤、愛心、留言的功能。他們明白,這些操作非常有利於增加 Instagram 的追蹤帳戶。在 Instagram 成立之初,這些功能為 Instagram 建立吸引力和留住用戶。但是,隨著 Instagram 逐漸成熟及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社交網絡之一,我們可以肯定的是,焦點已經轉移了。那為什麼他們要作出限制?答案還是因為錢。Instagram 的頭號目標是最大程度地增加廣告收入。如果你想在 Instagram 上增加關注者,他們希望你在廣告上花錢,而不是手動或借助第三方服務來增加關注者。這不足為奇,因為過去幾年,Instagram 一直在投入大量資源,在 Instagram 上建立廣告平台。他們知道廣告非常有利可圖,是他們維持服務的主要命脈。目前 Instagram 佔 Facebook 廣告銷售額近三分之一。但是,許多用戶對這種做法感到不滿意。因為這個手法強迫用戶花費更多金錢在廣告上,以保持被扼殺的自然觸及人數(Organic Reach)。最重要的是,正如我們的研究反映,廣告不利於追蹤人數的增長。


我有被禁用的風險嗎?

如果你使用以下方式,你不會被禁用:

  1. 人手操作 Instagram 上面的作為,並只有大量的「追蹤」及「點讚」動態。
  2. 用 organic Instagram service 或者社群媒體管理程式以手動方式增加帳戶人氣。

假如你有以下行為,你可能會有中等至高被禁用的風險。

  1. 你購買大量追蹤者。
  2. 你使用第三方程式,以達致帳戶跟蹤人數增長。
  3. 你使用手機遊戲或手機程式,以達致帳戶跟蹤人數增長。


如何解除「動態被封鎖」的警告提示?

最重要的是如果你參與或使用任何類型的自動化程式,請立即停止。已知可以解除 的警告提示的方法如下:

1. 停止執行自動化程式

假如你利用程式自動化執行 Instagram 上的動作,請先停止!在 Instagram 無數次更新後,監察自動化程式活動變得比以前更加容易。要麼投資更多時間來手動增加帳戶人氣,要麼將這類型工作交給不依賴自動化程式的 Instagram 社群媒體代理。

2. 停止使用追蹤及點讚功能至少 72 小時

最簡單的解決方法就是當下立刻停止在 Instagram 所有行為,並且讓你的 Instagram 帳號放置二十四小時到四十八小時,讓你的帳號冷卻。在 Instagram 上有過量動態是令用家被限制活動的最普遍原因。停止追蹤、點讚及留言可能是一個最理想解除「動態被封鎖」警告提示的方法。我們建議你暫停所有 Instagram 的活動至少 72 小時。有些個別例子,帳戶可能會被禁止 5-7 日。

3. 切換你的 IP,或切換至手機上網,利用不同網路登入 Instagarm

如果你必須在短時間內快速登入 Instagram,你可以嘗試利用不同的網路來登入你的 Instagram 帳號,你可以嘗試使用不同的 WiFi 網路。如果你目前使用Wi-Fi,可以切換到手機網絡,例如:4G 或 5G。假如你使用手機數據,則切換到家用 Wi-Fi。

4. 表現出你是一個真實的人,連接你的 Instagram 帳戶到 Facebook

Instagram 會封鎖那些認為不是真實的人的帳號,最簡單的方法去證明你是真實的人就是將你的帳號連接至 Facebook 帳號。如果您尚未這樣做,請嘗試將您的個人或企業 Instagram 帳戶連接至您品牌的 Facebook 帳戶。這樣,在 Instagram 眼中,你展示了更高的可信度。意即,即你確實是帳戶使用者,而不是機器人。通常,使用機器人製造或維護的 Instagram 帳戶不與任何 Facebook 帳戶相關聯,Instagram 可能會視為信任問題。


如何避免被 Instagram 封鎖?

由於 Instagram 的演算法會隨著每次更新而不斷變化,因此您被阻止的原因和避免方法都可能會不斷改變。

今日,我們可以確認以下方式來避免「動作已封鎖」:

1. 同時間只在單一裝置上執行

同一時間只在電腦,或只在手機上執行 Instagram,如果你同時用兩個裝置登入 Instagram,同時採取多種行動,像是在同一個時間點按讚、留言、追蹤等等。Instagram 會認為你超出了一段時間內可以做出的行動。

2. 第三方服務與自動化程式不要同時使用

如果您一直在使用第三方服務,請確保停止使用機器人和自動化軟體的解決方案。應使用手動完成操作的 Instagram 社群媒體代理或社群媒體代理,而不是自動化完成操作,這樣看起來就像是你自己做的一樣。

3. 不要一次完成過多的動作

如果您正在瘋狂追蹤不同帳戶,請放慢速度。雖然你可能很想一次追蹤許多用戶,但這樣你更有可能被 Instagram 上限制你的操作。


注意! 本文章由饅頭老師與藍眼知識學院創作,受智慧財產權法嚴格保護。未經書面授權擅自轉載或使用者,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,絕不寬貸。

藍眼知識學院

蘊藏許多助人的知識與智慧。

關注藍眼知識學院